(特派记者刘功虎)瑞典著名汉学家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应邀来华,昨日起在上海举行“《巨大的谜语》——与马悦然一起谈诗论译”系列活动。昨日下午,为回应全国各路媒体要求采访的强烈呼声,他在夫人陈文芬陪同下来到上海古旧的静安别墅1025里弄,与媒体记者面对面,畅谈莫言、莫言作品和中国文学。他面对媒体表示,“颁奖给谁,18个评委会有漫长、激烈、多轮的意见交换。今年莫言得奖,大家的意见算是比较一致的”。
马悦然生于1924年,一生致力于汉学研究,尤其着重于诗歌历史的发展。他译成瑞典文的中国文学上古、中古、近代、现代与当代的著作总计50册。他同时也是现代瑞典语著名诗人的英文翻译者。中文著作包括《俳句一百首》、《另一种乡愁》。
马悦然对诗歌有着毕生的热爱之情,但是此次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是一位小说家。媒体普遍认为这离不开他的推举,而他的推举又是与个人偏好有所区隔的。对于这种说法,马悦然并不认同。他直言不讳道:我们每一次争论都很激烈,推荐一个作家是今年2月1日以前寄给瑞典学院的,以后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小组,15个人,他们从250个推选对象中选三四十个人介绍给院士们,到3月、4月,名单缩小了,到5月底只有5个人。我们瑞典学院一个夏天都不再开会,而是专心看那5位作家的作品。9月份又开始开会,讨论这5位作家到底谁该得奖,开始投票,投好几次,每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讲出来,最后投票在10月初,决定谁要得奖。今年不太激烈了,意见比较一致。
昨晚7时,他转战东方艺术中心,开讲“中国小诗的发展和特翁的俳句”。23日、24日他还将在沪连续展开两场文学活动。
马悦然:
真有人贿选,绝不发“莫言”财
在昨日的媒体非正式交流会上,马悦然畅谈莫言作品与中国文学的特色与风情,谈他和莫言的交往经历,也毫不回避近来境内外媒体对莫言获奖以及诺奖的各种猜测与争议。而他用最直接的回复,解答了记者的诸多疑问。
“莫言是什么身份一点也不重要。他在著作里所表达的对中国社会的看法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“莫言的短篇小说出来后,我改变了对他的观感,衷心佩服他的文字掌握能力非常好。”
上一条:
下一条:

|
|
|
|
|